一、支招
1.绿色出行减排PM2.5
尾气是PM2.5的主要来源之一,减少PM2.5的排放,公众是可以“有所为”的。张本固建议市民出行应尽量减少开车,搭乘公交、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,为降低PM2.5浓度出一份力。政府在绿色出行方面也可以多做宣传,呼吁市民共同加入到降低PM2.5浓度的行列中来。
2.室内远离二手烟
室内预防方法多。不吸烟,远离二手烟;灰霾天气少开窗,可以养点花花草草;使用空气净化器,质量可靠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,对PM2.5等空气污染有很好的吸附效果,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。
3.霾天最好暂停晨练
遇上灰霾严重的时候,市民应尽量减少外出和到车辆密集和人群拥挤的地方。在家中,可以通过种植一些植物和使用空气清新机等净化室内空气,但同时也要注意室内良好通风。
4.脑血管患者减少外出
有慢性呼吸道疾病,如哮喘、慢性咽喉炎、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或者体弱多病、老人、小孩、孕妇等,灰霾天应减少外出,多喝水,多吃新鲜、富含维生素的水果,生活作息应该有规律。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若有外出需要,尤其是哮喘患者,应随身携带药物,以免呼吸道受到刺激病情突然加重。 公众可以根据政府部门公布的PM2.5浓度,决定是外出或晨练,因为运动将促使人体吸入更多的PM2.5。政府还可以根据监测情况,提示公众哪个区域的PM2.5浓度较高,污染严重,公众可避免前往该区域。
本地宝办事易频道温馨提示:心脑血管方面的专家认为,这种天气还可能会诱发高血压、脑溢血等疾病。持续的灰霾天也会使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加重,甚至陷入危重状态,家中如有心脏病、高血压、肺病患者,应仔细观察其病情变化,一旦恶化应立即送医。
5.免前往高浓度区域
灰霾一般在早上比较严重,到了下午和傍晚,则会逐渐减轻,因此,遇上灰霾天气市民最好暂停晨练,尽量把户外锻炼时间改在下午或黄昏,锻炼的地点可以选择在花草树木较多的地方,比如公园或小区花园。
外出回来后勤洗口鼻。大雾天如果长时间待在户外,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时洗脸、洗手、漱口。最好用棉签蘸点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。
二、误区
大部分口罩挡不住PM2.5
挡住灰尘,戴口罩还是最有效的方法,但大部分的口罩是挡不住PM2.5的。我市著名胸外科专家,原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张本固说,除了是多层,加厚,口腔、鼻翼周围的密闭性非常好的专业口罩,其他的口罩没太大作用,就算是医生所佩戴的医用口罩用处也不大。
中国疾控中心李强博士认为,普通的棉纱口罩、时尚口罩对PM2.5并没有任何防御作用,而在“非典”中一战成名的N95口罩,李强表示可能会有一些效果,但因佩戴不是很方便,不易被大众所接纳。
民间润肺法多无科学依据
越是细小的粉尘颗粒,越不容易排出体内,对人的肺部危害更大。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谢远财说,所谓的民间吃猪血润肺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。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张本固的认可,他还补充说,民间流传的所谓喝猪肺汤润肺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。
而近期流传着一种吃醋可以清除肺部PM2.5的说法,醋作为酸性物质,进入人体后通过血管,对血脂的清除,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些作用,但醋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,而并非直接通过肺部,因此吃醋清除肺部PM2.5的说法亦无科学依据。
点击链接进入:深入剖析PM2.5